返回第七十三章 闲言碎语  姚廷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贞娘也只是知道柿饼要经过挑选、洗果、去皮和干制,至于具体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她并不十分清楚。她是借了清和子的名头跟肖氏说的,说的也是半清不楚,只是个大概,打的就是个摸着石头过河的主意。她是想着即便不能都做成柿子饼,只要成功率有60-70,多摸索个一两年,肯定会有进步的。在这等靠山吃山的地方,最难的是把这些山野作物变成经济型农产品卖出去,就算树立不起品牌来,怎么着也能增加一份收入。

至于保密问题,在清沟黎这地方,想保密除非你别弄山里的东西。她家院墙就恁高,晾晒肯定要摆在院子里,人来人往的,根本防备不住。是以,贞娘索性多喊几个人一块儿做,通过集思广益来提高和进步,比她一个人挖空心思想前世见过的人家怎么做的还更实际一些。

贞娘听得堂嫂的话,也没不知装作知道,而是笑笑道:“嫂子这可是问住我了。我也只是听师父说过而已。咱们得摸着石头过河,我寻思着怎么着也能成点。只要能做成,明年就能做的更好。”

堂嫂方氏笑道:“贞儿妹妹这话说的在理。”

芹娘把去好皮的一个柿子放到高粱杆子纳成的篦子上,笑着接腔道:“嫂子,你都不知道,我现在总觉得贞儿比我更像个当姐的。我不知道咋回事儿,老实觉得她啥都知道似的。”

三伯娘叶氏插嘴道:“贞儿聪明,还比你稳重,确实比你更像个当姐姐的。”损了她亲闺女芹娘几句,又问贞娘道,“你现在还在学识字?”

贞娘点头道:“师父去了邻县,我跟阿春阿秋学。”

贞娘跟清和子做饭这事儿,村里头都知道,因为工钱拿。但是她跟着清和子识字这事儿,她家没有大肆宣扬,倒不是人人都知道的。有人听见叶氏与贞娘的说话,转而问肖氏道:“清和师父还教你闺女识字呢?”

“是呢。”肖氏应了话,又解释道,“我和当家的本想着贞娘是个聪明的,能搁学堂读两年书识点字,会记账,以后肯定更有出息。谁知道村里头不收女娃子。清和师父听了这事儿,就说教她。我和她爹还想着这次让她跟着清和师父一道去邻县,还能跟过去伺候师父。清和师父没同意,说是长途跋涉的,他腿脚快,带着贞娘,一是怕她累着,二是怕到地方遇到什么危险的事儿,他顾不上。”

话题一转到清和道长身上,众人的话题又开始从婚嫁转到了神秘事上,有好几个人都问肖氏关于她早先去县城路过的那个土庙是不是恁诡异。

土庙的早先的事儿如何,贞娘是不太清楚,但是如今越传越诡异,越邪乎,她倒是知道点。这些谣传真心和她娘肖氏和姚廷芳的娘文氏关系很大,这二人总时不时地与人说上两句,勾得大家胡乱猜测,还有人托了那边的远亲打听了闲话,又听了一些其他玄乎的事儿,一时间那土庙在清沟黎可谓是声名远播。

贞娘听他们讲什么“无头鬼忽然抬头,惨白惨白的脸”如何吓人,“有次清早路过芦苇荡看到铜铃大的牛眼闪着绿光”如何吓得她屁滚尿流,“清晨的白露水仙与黑露水仙打架,因为黑露水仙是坏的吸早起路人的精气”……她也没贸然反驳,反倒是听得很乐呵。

说实话,老百姓的创造力觉得是一流的,一群乡村野妇讲的鬼故事,起承转合一点不缺,还带手势和语言演绎,真的是挺叫人快活的乡村闲景象。

贞娘在他们闲聊中,也坐下来陪着方氏和芹娘一道去皮,刚摸到柿子,就听见门口有说笑声。不多时,就见蒋氏带着几个妇人进来了,一进来就笑哈哈地道:“你们一个两个腿咋恁长,来得早,叫我撇在后头了。”

已经坐下来帮忙的妇人,听得这话,回嘴打趣道:“谁有你家大业大,不弄清粗出不来门。咱这穷人,家无半文钱的,吃饭一抹嘴抬腿就过来了。”

蒋氏回嘴骂道:“老春花,你个熊媳子,咋恁会说话,搁咱们跟前卖穷,可不是打咱们这些人的脸。谁家不知道今年就你家粮食产的多,别说全村,搁咱们这一片都是高产户。你才是家大业大,要守好门户的那个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