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五章 宫怨(二)  朱颜1999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璎珞已知普达娃的身世,想起那时在长春|药房救治多罗的事,更明白了为什么爱莎之前一定要瞒着普达娃她早已停药,而且爱莎为什么会到药房来做事,她本来语言不通,又不喜拘束,更十分富有,但来药店里默默地干着简单的活,其实是他二人都要帮助大众。见他夫妇都如此低调,心里更加敬服,果然不愧曾为佛门的高僧和圣母。

忽然想起长春|药房正堂上供着的药王如来像。药王如来就是药佛师,全称药师琉璃光如来。据佛经所示,他是东方琉璃国土上的教主。相传他在成佛时曾发下十二誓愿,愿除一切众生病苦,治无名痼疾,令一切众生身心安乐。由于药师佛能医治百病,解除各种顽疾苦痛,消灾延寿,因此历史上社会各阶层对药师如来的信仰很盛。

长春|药房那帧画像是富察府藏有的五代时期的古物,本为容音所钟爱。上面的药师佛,结跏趺坐于莲花宝座上,内着绿地红色团花僧祇支,外披红色田相袈裟。左手持药钵,右手执两股六环杖头锡杖。背后有身光、头光。背景的团花用淡红、紫红、黑色、绿色等色彩层层晕染勾勒。让人一看便觉静悯慈悲。

药房堂上还供着神农氏的青釉瓷像。神农氏为『三皇』之『地皇』,遍尝百草,解毒济世,为中华农业与医药之神。神农氏又被尊为医药之祖,曾亲自用口品尝百草,发明药物及教人治病。后世传说神农氏玲珑玉体,能见其肺肝五脏,因而能化解百毒,又传说他因尝断肠草,不能解其毒而死。

很多药房里都供奉着神农氏,但长春|药房里的这一尊是傅恒在龙泉窑定制的。龙泉窑位于浙江龙泉,以烧造青瓷闻名于世,兴起于五代,至明代中叶衰落,现在皇帝拨款做了一些扶持。自古瓷器重青品,南宋时龙泉窑烧制的青瓷久负盛名。釉色以粉青和梅子青为主,釉质丰厚且温润如玉,它的烧制工艺是当时青瓷烧制技艺的巅峰。龙泉窑的釉色一直被人追慕,以梅子青与粉青之柔和为世人所珍爱,这种青色源自自然,似冰类玉,触感莹润,容音在世时亦喜欢。

药房里那尊青瓷高九寸,神农氏端坐小憩状,宽额高鼻,面庞圆润,双目半睁,抬头仰望前方,身着宽衣,衣褶流畅,躯干肌肉感清晰强健,右手微抬赭鞭,左手提一药篮,双足赤|裸,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丝毫不见呆板之态,充满着民间世俗情调,给人以和蔼可亲之感。

叶大夫一看就和蔼可亲,体人疾苦,教人信赖,法王夫妇外表却冷肃,但他们都有一颗仁爱的心!还有法王的父亲前代法王……如果皇后姐姐地下有知,该多么的欣慰!想到这里,璎珞微微一笑。

叶天士大喜过望,之后便经常向普达娃请教藏医。在金川时,普达娃已将林芝粉的解药方子给了叶天士,有几味药是藏边特有的,当时郎卡专门找了一个当地的大夫带着叶天士和助手,去镇子上的医馆药铺寻访,叶天士实地看见了这些珍稀的药材,傅恒说将来从当地采购了运到京城长□□房。

但制备林芝粉解药的最后一步是用莲華嘉波的寒气封住混合的药粉十日,所以这药如果没有普达娃,是做不成的,正是因为白教前法王练成了莲華嘉波的第八层,才能做出林芝粉的解药,黄教前法王就是得了方子,也是无法制备这个解药的,因他没有修习莲華嘉波。而且中毒的人还需要莲華嘉波的内力推宫活血,才能完全肃清毒质,就和当日多罗一样。爱莎听讲后,更加觉得要生一个童男出来,攻克莲華嘉波第九层的罩门。普达娃教她不要多想。

一路向西北,与草原相接的祁连山依旧银装素裹,而草原上却碧波万顷,马、牛、羊群似宝石般点缀其中。这日黄昏,对面走来一队骆驼商队,里面有歌声飘出,听那歌竟然是汉语,唱道——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

彩蝶纷飞百鸟儿唱,一弯碧水映晚霞

尊贵的客人啊,你停下歇歇脚!

这样的美景你不流连么?

这样的美景你不流连么?

绕过祁连山,便进入了回疆的大漠戈壁。天气已经十分暖和,旅途顺畅了不少,傅恒预计二十日后可到伊犁。

容妃收到了璎珞在金川给她写的信,她立刻去把信读给皇帝听了。皇帝微笑了一下,没说话。李玉知道,璎珞不便给皇帝写信,待容妃走后,宽慰皇帝,说纳兰夫人一直带着那花押。皇帝看着他,道:朕总觉得他们在金川不会那么太平,她只是不写。傅恒送回的折子也是报喜不报忧,说的都是金矿事务。李玉道:那您的意思,是找人问问?皇帝想了想,道:就叫刘统勋发信,去问四川总督开泰,问他金川最近有什么事没有,但不许声张。李玉道:是,奴才明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