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4章 伍拾肆  君不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谢小蛮昏昏沉沉的,耳听的车轮碾过地面的辘轳声响,想发出声音呼救,嘴巴却被堵住了,手脚也被捆缚起来。那两人无缘无故为何要来掳她,难道是遇见拐子了?

她却不知自己被那两人掳走的时候,江庭手下的一个探子恰寻到她,见此情景慌得迭脚不停,又赶紧回去通报。这爪机书屋城内有哪些惯来游荡的拐子,那探子如何会不知,便知谢小蛮不是被拐子掳走,江庭一听,当即沉下脸:“莫非,是那邪教虽死未僵?”

他不愧是被谢小蛮腹诽成江阴险的人物,掳走谢小蛮的正是邪教成员,因为当时不在城内,侥幸逃脱,其中一人还是董雨的熟人马兴婆。

两人的目标是神猫,只是在同福巷周围游荡了好几天,一直没找到下手的机会。一大早听说神猫不见了,恰见着一个鬼鬼祟祟的女子从萧家小院儿里溜出来,便也以为是谢小蛮掳走了神猫,索性把她给抓了起来。

所以听马兴婆恶狠狠道:“小蹄子,你把神猫藏哪去了?”的时候,谢小蛮是懵逼的,神猫能被藏哪去,神猫就是我啊!

这话她当然不能说,只好装傻。

马兴婆伸手在她脸上摸了摸:“不说是吧?看你这小脸蛋生的也俊俏,你若不老实,休怪老婆子我狠心把你卖到窑.子里。”

谢小蛮想了想,忽而笑道:“婆婆,不是我不能说,实在是不敢,若是被主人家知道了,我怕是连命也保不住。”

爪机书屋城里早就暗地传着是有什么大人物把神猫给掳走了,马兴婆一听,莫非传言竟是真的?她原还想着折磨折磨谢小蛮,不怕这细皮嫩肉的小妮子不开口,此时便有些心虚起来。

谢小蛮观其颜色,知道这老婆子被糊弄住了,趁热打铁:“婆婆的身份,我也能猜到些许。只是您老人家既逃过一劫,何必再回去蹚浑水?神猫可是在官家面前都能有个座儿的灵物,我劝婆婆一句,您还是别沾手为妙。”

神猫进宫的事马兴婆也有所耳闻,见这小妮子竟连各中细节都知道,愈发信了谢小蛮是奉什么大人物之命把神猫给偷走了。狐疑地上下打量着谢小蛮,谢小蛮笑意盈盈的任她看。马兴婆见她小小年纪镇定如斯,也熄了折腾她的心思,帘子一甩就出了车厢。

谢小蛮料定她是和同伙商量对策去了,面上的笑容收起来,心里着实惴惴不安。车厢的四壁都被木板钉死,看不见外头的情形,只能通过声音判断应该是出了城。离爪机书屋城越远,她安全返回的几率就越小,正焦虑不已,身上忽的又腾起了冷热交替之感,谢小蛮心中一喜,难道,要变了?

那边厢马兴婆正在和同伙压低了声音争吵,马兴婆因为畏惧不愿再蹚浑水,另一个叫做乐三的却不肯。

“既然已经做了,就没有回头的道理,”乐三道,“咱们只把神猫的下落逼问出来,再把那小蹄子远远地卖掉,神不知鬼不觉,能惹上什么麻烦?那小蹄子颜色好,身段也不错,又能言善辩的,想必能卖不少钱。”

“你糊涂了,”马兴婆不屑,“这事怎会没人知道?那小蹄子既然背后有人,她无缘无故失踪,主家岂有不追查的道理。”

乐三被她说的有些不耐烦:“那我倒是问问你,人我们已经抓了,纵使现在把人放了,难道你能肯定那小蹄子的主人家不会追究?索性一不做二不休……”

两人正吵得不可开交,迎面见官道上驶过几辆大车来,方才住了嘴。此时细听,身后的车厢里却传出一阵极低微的喀拉喀拉声,好像是什么尖利的东西抓挠板壁。马兴婆心中一凛,赶紧掀开帘子。

一道灰色的影子便在这当口窜将出来,乐三一个不察便被狠狠挠中面门,手中缰绳一松,只听驾车的马儿咴咴嘶鸣,马臀上挨了猫儿一爪子,前蹄撞在路边的石块上,整辆马车竟被带着轰然倾覆。

刹那间烟尘四起,人仰马翻。对面驾车的马夫赶紧勒住马,车帘掀开,一个保养得宜的妇人露出脸来:“出什么事了?”

车辕上坐着的婆子忙道:“待老身前去看看。”

走近一看,马兴婆和乐三被压在车下,一个脸上还渗着血,另一个哀哀叫着忙不迭呼救,奇的是不远处还趴着一只灰猫,想是脑袋撞在了石头上,一动不动,也不知是死是活。

“灰猫……”跟着婆子一起过来的车夫道,“秦妈妈,这几日路上不是总遇着人吗?说是晋王府在找一只灰猫。”

因着爪机书屋城里一直找不到谢小蛮,晋王府便派了不少人出城找。是以路上的行人都在传,说是王府的猫儿丢了,那猫绿眼睛、白肚子,难得的是一只灰色狸花。

灰色狸花不多见,秦婆子定睛一看,眼前这只不就是。再一想那猫儿方才是从车厢里窜出来的,莫不是被这两人给拐了?

她忙过去将事情向那妇人禀告,妇人想了想:“不管怎么样,先把人救起来牢牢看好便是,那猫儿看起来受伤颇重,赶紧的给包扎了,送去王府吧。”

秦婆子一面称是,一面道:“咱们原是来接六娘家的小郎君,横生枝节,会不会不妥?”

“这有何不妥,”妇人摆了摆手,“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况且这猫儿是不是晋王府要找的那只,且还说不准。”

当下车队进城去了晋王府,谢小蛮被细细地包扎好,还没完全清醒过来,就感觉到一双手紧紧搂住她,温热的液体不断滚落,渗进她脏兮兮的皮毛里,教她浑身抖得愈发厉害。她不知自己昏睡了多久,再睁开眼睛时,发现自己躺在萧昀的床上,床沿上趴着的却是顾昭。

萧昀和萧曈东倒西歪地软在椅子里,脑袋小鸡啄米似的一点一点,忽而重重一跌,萧曈惊醒过来,见床上的灰猫睁着两只翠绿色的眼睛盯着他,连忙大喊:“馒头醒了!”

这一下整座院落都扰攘了起来,两个小屁孩齐齐扑上来,小白摇着尾巴把爪子搭在床沿上,连破军都凑过来盯着谢小蛮。只有顾昭不说话,也没有激动地扑上去抱她,谢小蛮见他眼睛红红的,想到那时候滴在自己背上的泪水,情不自禁地伸爪子在他脸上轻轻一碰。

顾昭却忽然站起来,转身就走了出去。

“哎,阿昭!你去哪!”萧昀莫名其妙,“馒头好不容易醒了,他怎么还生气了?”

手里攥着猫牌,顾昭站在院子里。眼见的屋子里进进出出的都是人,晋王妃赶过来了,晋王也赶过来了,程家、蔡家、大长公主,甚至连庆国公都派了人来。人人都在为谢小蛮的平安而归高兴,只有他心里堵得厉害。

他气的是自己,气自己在馒头失踪的时候无能为力,阿昀也好展大哥也好,所有人都能出力去寻找馒头,他却只能坐在屋子里,像个傻子一样的等。

那时候桐姨说,馒头如此出众,家里怎么护的住她。是啊,他没本事护住她,可她在醒来时候的第一眼,不看萧昀,不看萧曈,只看他。

她本可以过上更好的日子,晋王府、程家,甚或是县衙,哪里不比跟着他这个一穷二白的穷小子要好。可是他舍不得。

顾昭记得因为谢小蛮爱吃李子,可是这东西冬天的时候精贵,寇夫人有一次送了整整两匣子来,谢小蛮一下子就抱着不放。寇夫人便打趣她道:“馒头便跟着我回家去如何?包你吃李子吃到高兴。”谢小蛮听了,转而却抱住了顾昭的腿,甩着尾巴直摇头,逗得寇夫人笑个不停。

那自然只是寇夫人的一句玩笑话罢了,那之后有更多的人如此逗她,王公、巨商,甚至连太子都开口要养她,她从没说过好。

这般的深情厚谊,而他什么也不能回报给她。只是因为舍不得,只是因为他是个无用又自私的人。

不知在院子里站了多久,直到杜桐娘匆匆赶来,见顾昭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心里一慌:“阿昭,你莫不是听说了什么?”

“桐姨,这话是什么意思?”顾昭心思敏捷,虽在神思恍惚的时候,依旧立刻听出了杜桐娘话中的不对来。

杜桐娘待要拿话遮过去,又知道这孩子不好糊弄,才叹了口气:“娘子的娘家人来了,说要接你回去。”

#

谢小蛮足足在家里养了十来天,伤才算是彻底好了。

当日她重新变成猫后逃出来,可巧运气不好也被大车压中,没想到竟被家里的故人所救。她一直以来都猜测顾昭已经过世的父母身份不简单,倒没预料会是这般情形。

慢吞吞地溜下床,许久没出门放风,跨出院门的时候,灰猫抖了抖身上的毛,感觉浑身都舒畅了起来。她如今是城里的名人,圣上金口御封的神猫,一路走过去,沿街的路人各个忍不住看她。

左右谢小蛮也对这些眼神洗礼习惯了,径直溜达到程家门前,门子见着她了,赶紧迎出来:“馒头来啦,快些进来,顾郎还没下学呢。”

顾昭正在程宗辅的书房里挨骂:“你看看你这写的是什么玩意!还没阿昀的课业精细,素日里都夸你聪慧,你便是仗着这聪慧不肯把心放在学业上?”

这话说得颇重,顾昭也不辩解,只垂首听着程宗辅的训斥。程宗辅骂了一通,才端起茶碗来猛灌:“我知道你近日因为家里的事不痛快,只是因为这些就影响到学业,还怎么做学问。”喝完茶又道,“你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既是外婆她老人家想我了,使人来接,没有说不去看望老人家的道理。”

“少见我面前打马虎眼,”程宗辅嫌弃地摆手,“我还不知道你这小子的心眼有多少,你那外家做事确实不地道,你不想亲近他们也正常,若是不愿,左右你去看了老夫人,我再差人接你回来便是。”

“先生,”顾昭抬起头,“若真如此,先生不会斥我不孝吗?”

虽然程宗辅嘴里一直说着不收学生,却是叫顾昭改口称他作先生,心里也是把这孩子当学生看的,此时闻听,心中叹息,口里还要不客气道:“说你聪明,我看你就是个傻子。你姓顾,又不姓曾,就算要尽孝,也是在姓顾的家里尽孝,没得去姓曾的家里住着的道理。况且你母亲既已去世,你一个小孩子去那里客居,能讨的什么好来,不过是你外婆年事已高,心疼你这个唯一的外孙,才差了人来接你,你若是不去,谁能说你什么。”

他心想这曾家真是打的好算盘,当年女婿出事,不曾帮扶一把不说,几个大舅子还把前去投奔的曾氏拒之门外,曾氏只好带着尚在襁褓的幼子回乡,没几年就病故了。可怜顾昭一个小小孩童,无父无母,又被宗族欺压,若不是有杜桐娘这个忠仆,怕是早就被磋磨至死了。

眼下曾家来接人,却一概不提当初做的那些恶心事,摆出一副亲外家的款儿来,见顾家家境平平,言语间很有几分不客气。若不是见着顾家和晋王府的关系,又听说顾昭拜了个好老师,便是不容分说把顾昭带走的事,他们没准也做的出来。

当然,这些话便是不说,顾昭心里也清楚。

他从小早慧,杜桐娘很早就把家里的事告诉他了。他父亲顾铭曾在朝为官,只是后来卷入了夺嫡之争,不幸亡故。偏顾铭出身普通,因着他是成元年间的探花郎,被衮国公府瞧中,榜下捉婿与国公府的六娘子成亲。及至顾铭出事后,国公府冷眼旁观,曾氏心灰意冷带着儿子回乡。所以顾昭长到九岁,从未见过外家的任何一个亲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