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七章 李德林  大业年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就如村中李婶家,在县城中开了饭馆,家中还养了那么多的牲畜,按理来说,就这两样收入的文钱,就算是不种那地,也是可以的。可她家中田地却是不少,村中几户人家田地也是被其贱价买了去。”陈平道。

两人说着,这就到了山腰,陈平照例又是取下了竹筒,同等着的来平东点点头,三人一同沿着山路进了林子。

“这可不一定,田地所产甚多,比那商贾之事也不差。”陆兴勇道,“就我所知,来公府中的半数所得,都是从那田租中得来。”

“那是因为来公家中田地多,且那田中耕种的多是田奴,甚至是有家奴。成本低,自然收益就大。可白土村不同,其实也不只是白土村,大多数的人,拥有的土地不多,且是自耕自种,这又是限制了土地的开垦。一个土地量,一个是人力,也就是成本,这两项就让靠土地为生的人难成为那资产丰裕之户。”陈平道,脑中突然是想起一个人来,“陆叔你该是知晓李德林的吧?”

李德林这家伙是个官二代,或者说是官三代也行,祖父为湖州户曹从事,属于州曹佐,父亲为太学博士,后又为镇远将军

。都是在东魏谋职。

从其父祖辈的官职来看,偏向文职,这就无怪乎李德林能“年数岁,诵左思《蜀都赋》,十余日便度”,这可不是诗词歌赋,全文有一万三千余字,几岁的年纪就能背下来,说明了其记忆力的强悍,陈平是自愧不如的。

有了这个天生自带的神技,再加上家庭的熏染,李德林很快就遍读了古籍、阴阳、物候等书,用后世的一句话来说,那就是学贯古今。

这是名。

其父亲去世的时候,李德林只有十六岁,大冬日的,其一个人驾着灵舆,将父亲的身体带回故乡安葬。

这是孝。

有了名,有了孝,并且是传了出去,李德林祖辈虽说是官职不显,可他自己却是成功的造势,获得朝廷权贵的赏识,偶尔出入府邸,出出建议什么的,不爽了就辞职回家。等到周武帝灭齐时,更是说平齐的好处只在于得到李德林。

想想,就这么一句话,李德林还不是立刻火了起来?就如那庆丰包子一般,陈平有时就羡慕,他自个就怎的没这么好的命。

至此之后,一路高升,等到杨坚夺了外甥的位置,代周为隋时,李德林为内史令。

内史令是个什么东西?内史省的一把手,内史省就是唐时的中书省,当然,在杨坚刚登基那会,内史省有两个一把手,一个是令,还有一个是监。

不过这权力已经是相当的大了。

可惜的是,这从龙功臣下场与杨坚时代其他的多数功臣一般,并不怎么美妙。李德林要了叛人高阿那肱在集市的八十块店铺,用来抵偿杨坚本来要给他的王谦宅子,这本该是给李德林的宅子,被独孤皇后给了她的舅舅。

开皇九年,有人告李德林侵占民地,这店铺本该是农民的产业。这个事本不大,只要仔细查当时的文薄,总能搞清楚缘由。

可惜的是,李德林得罪了高颖和苏威,这下就该他倒霉,杨坚甚至是不听李德林的解释,认定是李德林的错。虽然没有马上惩办他,可嫌恶的种子却是埋了下来,从此之后不再信任李德林。

“此店收利如食千户。”陈平讲完李德林的事后,默默的念道,“这就是商业的魅力,比在这土地中刨食,可是要来的丰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